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官方VIP认证)-2024 European Cup

青深律动|当海洋优势遇上海洋强势,深圳为青岛探出一份怎样的“振海策”

日期:2021-09-16 作者:admin 返回列表


风口财经记者 李红梅

对于“黄海明珠”青岛来说,海洋是最大的优势和潜力所在,也是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突出重围的“王牌”。进入新发展阶段,青岛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目标。

而南海之滨的深圳,早在2018年就出台了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及实施方案,将海洋置于城市发展的战略位置,分别提出2020、2035、本世纪中叶三个阶段性目标。

借“他山之石”做好经略海洋文章,是青岛市第六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道路上,深圳有哪些先进经验值得青岛学习?面对深圳的强势竞争,青岛如何发挥比较优势,打赢一手“好牌”?

深圳盐田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将海洋置于城市战略核心

深圳是南海周边唯一的超大型城市,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不仅紧邻香港,背靠产业链最为完善的珠三角地区,而且面对东南亚,海洋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在“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深圳超前布局、主动占位,不断被国家赋予新的使命。从2016年国家海洋局批复深圳为全国首个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到2017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再到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指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对标伦敦、新加坡、香港等国内外先进城市,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具有区位、开放、产业和创新四大优势,而海洋科技文化和海洋治理能力等软实力不足是未来需重点补足的短板。

2018年,深圳借鉴国际知名海洋城市发展经验,率先发布《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及实施方案,将海洋置于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从海洋经济、科技创新、生态文化、综合管理、全球治理等方面,确定了未来30年的发展目标。

为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全力推进“十个一”工程,即创建一所国际化综合性海洋大学,成立一个深圳海洋科学研究院,打造一个全球海洋智库,建设一个深远海综合保障基地,打造一个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打造一个以中国海工为代表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一家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建设,创设一个海洋产业发展基金,设立一个深圳国际海事法院,举办一个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

《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明确,统筹陆海助推海洋中心城市。

与青岛相比,深圳海洋经济规模偏小,海洋经济占GDP比重存在较大差距,但深圳海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16-2019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由2012亿元增长至26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提高到约10%。今年上半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增长30.9%,增速创近年新高。同期,青岛海洋生产总值增长21.9%,占GDP比重达32%。

青岛最大的优势在海洋,最大的潜力在海洋,最大的空间在海洋,最大的动能也在海洋。然而,青岛在如何因地制宜、突出本地资源禀赋,明确布局、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等方面,仍缺少顶层设计的科学引领及精准务实的政策措施。

面对海洋强国、海洋强省战略机遇,青岛正在加快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亟需学习深圳等城市的先进经验,提升顶层设计能力和精准施策效力,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统筹,实现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

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之一,与香港强强联合、深化合作,在全球海洋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青岛作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中心城市,引领带动其他四市做大做强做优“海”的文章。

青岛市第六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员们建议,优化胶东经济圈海洋产业互联互通,推动海洋资源共建共享,联合组建大院大所、海洋高端智库、承办国际会议论坛、打造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圈层,提升现代海洋城市能级和对外开放门户功能。

深圳湾夜景

科技创新的“6个90%”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头活水”。深圳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先发之地,创新的基因隐藏在市场化进程中,并由陆地向海洋延伸。一系列国家战略加持背后,是深圳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可借鉴的经验。

深圳立足传统科研机构少、现代科技企业多的实际,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规划建设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壮大海洋教育研究机构、集聚海洋领域专业人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设立海洋基金等多元举措,打造集海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于一体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青岛海洋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在全国首屈一指,拥有涉海科研机构26家,国家级与部级涉海平台34家,全职涉海院士约占全国1/3,排名全国第一。不过,青岛海洋科技成果与产业实际需求不对称问题突出,本地转化率较低。

青岛的海洋科技优势主要集中在海洋生物、海洋渔业等基础科学领域,但受青岛可用于海产养殖的海域面积制约,难以在本地实现产业化。而青岛作为一座以制造业立市的城市,处于相对竞争优势的海工装备、海洋传感等产业方向科研人员及核心技术却严重不足,应用成果难以对产业发展形成有效支撑。

部分实训队员参加智汇大湾区人才项目路演活动,了解深圳市政府搭建的“企智对接、资智对接”平台。

影响青岛市科技成果产出利用效率的因素有多种,包括市场导向驱动不足,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支撑能力不够,人才布局失衡流失现象严重,现行政策体制对科研成果转化落地适应性不佳等。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董事长张国防曾坦言,公司近年来多次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引进海洋生物方面的科研成果,但真正能够实现产业化的少之又少。“一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还需要攻克原材料、设备、工艺、审批等一系列难题。就是这最后一公里,往往因为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的限制而难以打通。”

青岛拥有涉海科研人员5889人,80%以上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而深圳科技创新呈现出非常明显的“6个90%”现象: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

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研发的海洋监测浮标系列产品。

在深圳福田区一栋不起眼的办公楼里,有一家以海洋科技创新为驱动发展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其自主研发的海洋监测/观测仪器及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等领域,同时与30多所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先后完成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及深圳市重点科研攻关项目。今年8月,广东省科技厅批复同意,依托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建设广东省海洋监测与观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副总裁曾国中向记者介绍海洋在线监测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平台。

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副总裁曾国中透露,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不断在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探索试验,近几年完成了近30款监测仪器和化学分析设备研发和产业化,授权专利200多项,获生态环境部2020年度环保科学技术二等奖,2019年度中国海洋科学技术一等奖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一等奖,成为国内海洋环境监测领域的领军企业。

庞大的科技中介网络,在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圳拥有全国市场发育度最高的高新技术配套服务网络,包括深交所、总部银行、私募股权基金等坚实的金融服务体系,各类产业园、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强大的科技载体支撑能力,商协会组织等完善的商业基础服务能力。

部分实训队员参观深圳潜行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便携式水下无人装备。

在金融服务方面,深圳重视资本“源头活水”,设立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联合组织实施“创新链+产业链”融合项目,通过资金支持和资本驱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产学研用。青岛市第六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员李蓓蓓走访调研的企业中,专注于消费级水下机器人技术研发的深圳潜行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5年已取得深创投、前海母基金等数轮融资。

董宣(前排左三)等实训队员到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参观交流。

产业开发人员不足、科研中介及金融服务环节缺失,导致青岛科技成果集成熟化效率不高,科研优势短时间内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

“深圳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和自主创新发展方面的成功实践,对正在打造全球海洋产业发展高地的青岛而言极具借鉴意义。”青岛市第六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员董宣建议,在持续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建立市场导向的科技项目遴选、经费分配、成果评价机制,引导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提升海洋科研能力与城市产业定位匹配度,解决好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两张皮”问题。

深圳城市规划馆展出的南山区后海风景

产业集群“航母编队”

沿海城市仅凭区位优势获取海洋资源的时代,已经过去。依靠技术创新,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附加值,是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真正驱动力。

深圳在过去40年间经历了多次产业升级,从早期的“三来一补”,到规模化、集群化的代工模式,再到高端设计、高新技术的产业结构转型。在产业不断升级过程中,深圳涌现出了华为、腾讯、大疆等龙头科技企业,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众多的独角兽、瞪羚企业高速成长,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

比起青岛,海洋产业算不上深圳的传统优势产业。不过,深圳将海洋产业列为重点支持的5大未来产业之一,制定了海洋产业专项规划和未来产业政策,提出多项措施鼓励海洋企业发展,包括大力发展本土海洋企业、吸引知名海洋企业总部落户、鼓励尚未涉海的企业向海延伸、扶持中小微海洋企业发展等。

实训队副组长于洋(右三)带队参观考察中城生命科学产业园,学习深圳在产业创新升级等方面的成功做法

近年来,深圳新增涉海企业7000多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60家,占深圳涉海单位总数量3.6%。目前,深圳已初步形成了以港口航运、滨海旅游、海洋油气等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柱,以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金融等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集聚了中集、招商局、盐田港等一批涉海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发挥“链主企业”优势,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拉动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带动本土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航母编队”式出海共赢。今年6月,中广核新能源与多家机构共同签下漳州市政府开发5000万千瓦海上风电大单,联手打造东南沿海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给众多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生产与零部件制造商、中游的整机与相关塔架海缆等重要设施制造商等带来巨大商机。

在海洋经济领域,深圳是最快、最全面地转型进入中高端产业的城市之一,海洋新兴产业年均增长率超过30%。在2019年深圳的海洋生产总值构成中,海洋高端装备产业、海洋金融服务业、海洋信息服务业和海洋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20%。

深圳城市规划展中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展板。

相比之下,海洋新兴产业是青岛海洋经济发展的弱项。深圳海洋新兴产业占全市海洋经济的比重约为31%,而青岛只有11%左右,亟须破题。

深圳的新兴海洋产业与本土优势产业密切相关。当海洋经济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交叉,产生了大量新兴、垂直的“海洋+”行业,成为深圳海洋经济体系中创新浓度最高、创新产品最为丰富的领域。

例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海底探测、深海传感、无人和载人深潜等新领域奠定了技术基础。华为、中兴、研祥智能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已进军海洋通讯、船舶导航等海洋领域,在海洋经济中延伸出的新应用场景。

青岛海洋产业门类较为齐全,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545”产业分类中,均有企业或项目布局。不过,青岛海洋产业大多处于价值链“微笑曲线”底端,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不多,普遍存在产业链条过短、创新动力不足、整体实力不强的现象。

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青岛海洋化工、海洋电力、海水利用等海洋传统产业产值偏小,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亟需进一步摸清现有家底,确立优势产业,做强龙头企业,延链聚合资源,强化吸纳、消化、创造、运用新技术和新成果的末端承接能力,发挥海洋产业集群效应。

实训队员们建议,青岛统筹陆海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按照“领军企业+集中配套+优势集群”构建模式,培育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延伸发展上下游企业,提升供应链本地配套水平。围绕船舶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上风电、海水淡化等重点产业沿链布局、攻坚突破,打造特色园区,培育一批千亿级海洋产业集聚地。

向中高端产业转型

随着产业价值链提升,典型海洋城市呈现出从港口物流城市到航运中心城市、再到海洋科技/服务中心城市的发展规律。

启信宝数据显示,深圳的海洋经济以海洋交通运输业为主,相关企业数量约占70.45%。深圳港作为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2020年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55万标箱,居全国沿海港口第3位。根据《深圳港总体规划》,到2030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3500万标箱,可为深圳市形成3000亿元的经济贡献,带来6000亿美元的国际贸易量,树立全球港城协调发展的典范。


深圳城市规划展中的海洋新城介绍。

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致力于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港,提升港口国际中转功能,建设一流口岸环境。2020年,山东港口青岛港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201万标箱,稳居全国沿海港口第5位,排在上海、宁波、深圳和广州之后。

与伦敦、香港、上海、深圳等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中心相比,青岛的航运金融、国际贸易综合服务、法律服务、交易服务等现代航运服务业规模比重较低,仅占5%,而伦敦的现代航运服务业占港航业比重超过80%,上海超过30%。面向国际、支撑国家及区域竞争和影响力建设的现代港航服务功能不强,成为青岛亟待突破的短板。

山东港口青岛港要后来者居上,除了提质增效加大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之外,更要在航运生产性服务业下功夫,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集聚国际知名航运组织和功能型机构,增强国际化的服务能力,追赶一流国际航运中心。

青岛市第六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员王鹏在平安商贸实训期间,学习了解了仓单交易、供应链金融、期货衍生品交易等经营业态。“这些对我所在单位的经营发展有很多借鉴意义,可以提升我们的贸易服务能力,创新出许多新业态,实现港口新兴主业与传统主业更好地协同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上下游企业,更好地发挥港口在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作为新型服务贸易,跨境电商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中国50%以上的跨境电商企业在广东,而广东超过70%的跨境电商企业在深圳。深圳跨境电子商务协会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深圳跨境电商企业数量已超4万家。

丁矛 (后排左四)等实训队员参观以星快船公司ZEX跨境电商航线项目。

在传统外贸交易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深圳跨境电商却实现了逆势增长,在进出口交易额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已成为促进深圳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深圳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具有如下优势:物流体系与产业园区建设完备、贸易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发挥充分。盐田港作为全球最大集装箱码头之一,承担着广东省超1/3的集装箱出口,成为华南跨境电商首选港。

青岛自2016年开展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以来,已累计集聚5000多家跨境电商及各类服务企业,跨境电商实现倍速增长,成为拉动外贸进出口的强力引擎。不过,青岛跨境电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人才相对匮乏、顶层设计缺失、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滞后、配套政策不完善等。

盐田港跨境电商运营中心。

借鉴深圳跨境电商发展经验,青岛市第六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员丁矛建议,青岛应加快培育跨境电商创新企业,打造海、空、铁、邮立体物流通道,提升公共海外仓服务,建立国际营销服务网络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和监管制度创新力度。

在金融服务业方面,深圳拥有全国两大证券交易所之一的深交所,招商、平安等超大型总部银行,近5万只市场化运作的私募股权基金,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目前,深圳正在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一系列金融创新将为海洋发展增添羽翼。

借鉴深圳经验,实训队员们建议,发展“蓝色金融”、建立“蓝色基金”、发行“蓝色债券”,鼓励金融主体设立“蓝色经济”专营机构,培育海洋特色总部集群及楼宇经济,持续提升青岛海洋城市品牌识别度与美誉度。




信息来源:大众报业·风口财经

编辑:孙瞳